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以文明精神滋养校园

——湖南工业大学创建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汇报

党委书记  唐未兵

201815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全校师生,向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结合党中央“要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的要求,我校多年来积极推进省文明高校创建工作,努力朝着“建文化大学、筑精神高地”的目标迈进。下面,我代表党委就我校创建湖南省文明高校(以下简称“创文”)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个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湖南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以株洲工学院与株洲地区多所大中专院校合并组建成湖南工业大学。学校占地38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367万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606余人。

我校以我国包装行业和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以工、理、管、文、经、法、医、农、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门类。全校设有26个教学院部(含未招全日制学生的学院)、69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57个二级学科。拥有材料学等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印刷工程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成了6门国家级、2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了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4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60年的风雨,铸就了“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深化了“以师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日新为道”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培养体系,树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

二、我校创建省文明高校的做法与成效

    一)把握“四个环节”,提供“创文”保障

1、健全“创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自我校提出“创文”以来,我们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文明高校创建领导小组,以校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文明高校创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湖南工业大学创建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的实施方案》《湖南工业大学文明高等学校创建任务分解表》,并适时召开了全校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布置了“创文”任务、提出了“创文”要求,任务落实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负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具体负责人专门抓”的工作机制和党委重视、人人参与的“创文”整体氛围,确保各单位、各部门针对“创文”工作精准发力。

2、发动“创文”宣传,强化思想保障

“创文”的宗旨是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如何把学校“创文”的理念深入师生,化“被动创建”为“主动创建”?为此,我们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抓手,坚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龙头、以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重点,以学习促进“创文”宣传。2015年以来,我校党委中心组共开展集体学习研讨48次,派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近30多场次,各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每年均不低于10次。对上级文件和学校“创文”文件的学习,做到了党委有制度、落实有计划、行动有措施、活动有主题、过程有要求、研讨有心得、结果有记录。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校内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结合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朗诵比赛、印制小手册等形式宣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学校“创文”的意义,达到党员全覆盖、师生全知晓、全员皆行动的目的,强化了“创文”的思想保障。

3、加大“创文”投入,强化基础保障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美丽工大”为契机,以“创文”为目标,相继实施了“基建工程”、“亮化工程”、“清凉工程”、“绿化工程”等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将存量土地置换返还的4亿元,全部投入到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公寓、体育馆等硬件及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系统等软件建设上。此外,我们还争取到了株洲市政府投资8000余万元在“中国动力谷”建设了28000㎡的“湖南工大科技城”、株洲市政府支持我校办学资金1亿元,有效地实施了“基建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是学校加大投入改善了主要道路的夜景布置,各种网络线路深藏地下,打造与株洲市神龙城景区美化建设整体布局相协调的校园风景线,有效地实施了“亮化工程”建设。近年来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尤其是与神龙城的整体化布局,使神龙城景区变成了我校的后花园,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育人环境。

三是投资近1亿建设了“清凉工程”——给全校教学场所和学生公寓安装空调,让师生员工避开了冬寒夏热的煎熬,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四是我们争取到市政府投入1400万元建设了学校泰山路边的绿化广场。通过协商,醴陵市政府投入400万元在校内建设了“陶醴园”休闲广场、景观园区,还支持学校专业建设费用1000万元。有效地实施了校园“绿化工程”。

“美丽工大”的建设为师生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促进文明高校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4、落实“创文”措施,强化平安保障

我校创建文明高校,从一定程度理解,就是要建设“平安工大”。为此,我们将校园综合治理作为提升育人环境品质和文化建设品质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了“湖南工业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平安高校建设领导小组”、“湖南工业大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累计投入超过1300万元建设了完善的校园电子视频监控系统。不断加强学生食堂就餐环境优化、食品质量提升,杜绝不稳定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校区内专设了新塘派出所和交警警务室,校园安全稳定日益得到保障。2017年我校成功获批省“平安高校”合格单位。

(二)做实“四项工程”,奠定“创文”基础

    1.做实党建工程,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做实党建工程,就是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创文”有机结合。我校现有二级党委25个,党支部248个,师生党员3490名。2017年,我们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党支部设置,实现了支部设置全覆盖。2016年学校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中获得全省高校第三名的好成绩。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不断提升,夯实了“创文”的组织基础,推动党建与“创文”工作的有机结合。

    2.做实帮扶工程,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走到实处

近年来,学校时刻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实施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党课、“青马工程”培训班、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等弘扬正能量,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肯定,2016年获评为湖南省“重点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2017年获评为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我们在“扶”字上也做了一些实事。

一是实施了以“春风爱抚、夏雨润心、秋实助梦、冬日送暖”为内容的“四季帮扶”工程,实现“慰问工作全到堂、资助工作全覆盖”,不让一师受困,不让一生辍学。2017年,我校获评“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

二是实行了机关干部一人联系一班级的“一联一”制度,让联系人与班主任、辅导员一起,时刻把握学生生活状况,遇到困难学生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扶持。

    在做好校内师生帮扶工作前提下,2017年,我们积极响应中共湖南省教育工委、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号召,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募捐所得近12万元全部及时上交到了有关部门,为校外学子送去了一定的温暖。

    3.做实树德工程,增强教职工服务教学意识

培育合格的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此,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标准,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德立人、以德引人、以德育人,把好“引路人”的思想政治关。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组织了“师德标兵”、“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芙蓉百岗明星”等评选活动,提高了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的自觉意识。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渌江学者计划”、“博士培养工程”,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教授、博士,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师资水平。2017年,我校朱和平教授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陈若松教授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的全程监控。通过专家评课、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信息员监察、到课率检查、课程调研等六个方面推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是关爱教职工生活,实施了“暖心工程”为了促进文明高校建设,稳定教职工,近年来,我们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中餐就餐、红白喜事慰问、困难职工慰问、劳模先进人物慰问、大病伤医疗互助、小病伤医疗互助、教职工一年一度体检、女职工妇检及防癌保险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温暖了教职工,凝聚了教职工人心;

     五是积极组织校园文体协会,通过协会吸引不同爱好的教职工参与到全民健身,以良好的身体素质服务学校发展。目前,我校组建的文体协会有10余个,他们活跃在校园内外,提振了“创文”精神。在2017年省总工会举办的全省气排球比赛中,由我校气排球协会组建的代表队,代表省教育工会参赛并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4.做实文化建设工程,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行为规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公民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是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桥头堡。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做到宣传有标语、推介有专栏、生活有频道(校园广播等)、媒体有信息,并利用主题会议、主题演讲、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师生行为并全方位融入校园;

二是文化拓展,构建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打造了“4+3+X”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三协同”育人体系,努力抓好“三个课堂”建设,引导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促进了校级社团精品化、院级社团多样化。全校82个社团每年组织的“社团文化艺术节”“百团大战”“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活动,一直是全校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品牌。

三是专业引领,凝练校园特色文化。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注重示范性,除常设性的全校性文体艺术活动,特别注重根据专业特征和职业特征,举办与专业对应的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节和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了 “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活动,举办的“青春梦·中国梦”、“风从东方来”、“习大大,你想说的我知道”、“‘长征’特别期——两万五千里风霜”等主题活动。以“绿江讲坛”、“工大学者论坛”、“学生大讲堂”为主渠道,各学院学术文化活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三年来,我校有65件作品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

四是阵地宣传,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有效宣传学校办学成果,提升了社会形象,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如最近人民日报以《抓得用心,讲出创新,深入人心》《炭火越烧越旺  思路越聊越宽》为题报道我校宣讲十九大情况;光明日报《金桂花开了--湖南工业大学扶贫记事》,《用沙画做有意义的事--湖南工业大学李丽团队与沙画的故事》;《中国教育报》《大学党委书记当班主任》等。2017年来,省级以上媒体正面宣传学校集体或个人的报道数量多达200余篇。此外我校宣传工作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委网信办的高度重视,20171219日在湖南省《阅评简报》中头条刊出,报送省委领导参考阅览。

 三)狠抓“四个促进”,推动“创文”结出硕果

1.狠抓人才培养改革的促进,改革成效广获赞誉

学校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首设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构建了“一体设计、双元培养、三维支撑、四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特色。为增强学校对湖南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学校对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在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我们的做法获得了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肯定。

2.抓内涵发展的促进,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学校秉持以教学促发展、以科研升品质的理念,大力倡导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学科平台建设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的智库,是国家重大委托课题《中国包装行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的承担单位、工信部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编制单位。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个,承办了世界第四届包装技术与科学国际会议,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中国绿色环保包装与安全设计创意大赛”。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零的突破,建成了谭铁牛院士“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工作站、瞿金平院士“先进包装材料成型加工”工作站、马克俭院士“湖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工作站。新增1个“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学科平台“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增加到3个。

3.狠抓特色发展的促进,不断彰显包装教育办学特色

特色发展是高校的一张名片,如何打造好这张名片,是全体工大人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目前学校在国内高校中包装学科最完善、包装专业最齐全、包装人才培养的规模最庞大,已成为我国包装人才的培养摇篮。学校在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不可替代性”。一是在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不可替代性。学校既是包装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包装行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基地,更是包装产业的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的孵化基地,对包装产业转型和包装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不可替代性。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高校,长期形成的学科结构、智力资源、研究团队和创新平台等深度对接湖南的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现代装备、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支柱与特色产业,在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实施中,形成了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

4.狠抓社会服务的促进,大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既是学校发展的切入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为促进新时代学校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与中国中车集团合作建立了“交通工程学院”、与醴陵市联合开办了“醴陵陶瓷学院”、与李可染画院联合建立了“李可染美术学院”。此外,还与20多家大型企业、株洲市、茶陵县等签订了校企、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获2016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也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钻”进企业办大学》为题对我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湖南省教育厅在我校东莞包装学院召开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交流研讨会”,并发文推介了我校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创文”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校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离党的十九大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遵循、新任务仍存在差距。今后,我们将坚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为指导,奋力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持久化、长期化,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注重实效,打造品牌,将“创文”成效转化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标杆,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新篇章。

再次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与专家莅临我们检查指导,祝大家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