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
这次召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迎接和服务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各级工会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推广先进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会上,大理州、祥云县、巍山县、弥渡县、宾川县金牛镇的5位同志从不同角度谈了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思想认识、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详细介绍了祥云经验从孕育、孵化到推广的过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8家社会机构介绍了社会公益资源与困难职工需求对接的做法与思路。云南、广西、内蒙、湖南、山东、遵义、芜湖、宜昌等8个省市工会的同志就当地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措施和成效,作了交流发言。各级工会组织、相关社会机构围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在各自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听了深受鼓舞,很有启发。希望各地工会发扬成绩,相互学习,比学赶超,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希望各位社会同仁继续关心关注困难职工,与工会组织共同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各级工会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在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在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城市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困难职工亟需解困脱困。李建国主席指示要求,工会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要解决好困难职工的问题,确保全体职工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1月,全国总工会党组就紧紧围绕国家脱贫攻坚大局,加大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向中央书记处汇报,得到中央书记处充分肯定和批准。按照中央书记处的意见,全国总工会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为工会重要工作,纳入全国总工会机关改革试点工作重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4月,全国总工会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李玉赋同志就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再动员、再部署。2016年5月,全国总工会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一个总体目标、五类困难职工群体、四个一批脱困路径。
各级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的部署要求,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帮助了一大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社会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
第一,全会上下形成了共识。去年以来,全国总工会两次召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专门会议并下发一系列的文件,各省也召开了有关专题会议,这对统一认识、部署行动、交流情况、推动工作,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全国总工会提出的“五类人群、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和举措,都得到积极落实,收到明显成效。目前,全国30家省级工会制定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目标、对象、分类帮扶措施和责任主体,从顶层设计到精准识别、责任分工、督查落实都有了明确的路径。贵州、云南、安徽、福建、江西、河南、重庆、广东、山东、天津等地工会还出台了2016-2020年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五年计划。还有15个省市工会专门成立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第二,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在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的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贵州、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省政府先后专门出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意见,把困难职工纳入全省脱贫攻坚总体统筹。湖南、陕西等地通过“双联”等结对帮扶,把党政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江苏、北京、广西、宁夏、安徽芜湖、湖北省武汉和宜昌等地工会建立与民政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运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精准核查困难职工家庭状况。河北省工会精准帮扶活动成为省委省政府扶贫帮困春雨行动的一个重要项目。海南省把农垦系统困难职工纳入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安排。宁夏石嘴山市党委政府扶贫解困攻坚行动计划中纳入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第三,社会参与度和社会效应明显扩大。今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在工作中强化枢纽型平台作用,注重搭建困难职工需求与救助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和社会公益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设计智能化管理工具,形成突出制度保障和协同社会资源的良好社会效应。北京、重庆、河北、四川、江西、黑龙江等地工会运用基金会和公益性捐赠税前列支资格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广东省中山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地工会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贵州省遵义市总工会运用义工协会进行困难职工走访调查,这些社会资源和力量的介入,从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很好。
第四,涌现出了大理州祥云县等一批好的工作经验。各地工会在工作中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出很多很好的经验。大理州总工会主动探索,孵化出祥云县好经验,祥云县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融入党政工作大局,融入扶贫攻坚战略,系统集成资源,协同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富有成效。这个经验表明:一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各级工会善于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主动谋划、主动作为,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云南省政府和15个市州政府都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大局;大理州委、州政府成立了州委书记、州长任组长的解困脱困领导组,专门针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制定支持政策,提供资源和项目;祥云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责,统筹推进困难职工脱困和脱贫攻坚工作。这既是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视发挥工会协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创新,也说明工会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主动作为,必然能有为有位。二是层层落实责任,把工作抓细抓实。每一级工会都是真抓实干,以扎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真正落实了责任,搞清了困难职工底数,通过高效的工作,把党、政、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运用起来,使各项帮扶举措落了地、见了效。三是善于发挥社会协同作用,运用系统集成的理念与方法。祥云县工会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运用系统集成方法,把全县各部门社会救助、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有效对接。大理州、祥云县的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到2020年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希望做得好的工会继续发扬成绩,把工作做的更加出色;工作力度不够的地方,能够加大力度迎头赶上。
总的来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制约我们工作的瓶颈。从工作模式来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要求更加精准、精细,需要进一步明确解困脱困指标和绩效评估机制、监督机制。从资源供需来看,需要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和对接困难职工的需求,解决帮扶资源不足问题。从工作对象来看,困难职工需求多样化,自主脱困意愿不强,需要提升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能力。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责任
当前,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必须在已有基础上,由面上推进转向精准聚焦,确保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
第一,加快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确保按期完成目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具体标准,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关问题的说明》说得很清楚,请大家遵照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困难职工档案库里存在两类困难职工:一类是人均纯收入低于低保线的贫困职工,这类贫困职工必须和农村贫困人口一道,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困。实现脱困路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各种帮扶措施,使贫困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低保线以上,实现脱困;一种是对残疾、重病无法就业的深度贫困职工,推动政府全部纳入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他们生活水平超过低保线以上实现解困脱困。以后新增的贫困职工按同样渠道脱困。另一类是人均纯收入超过低保线以上的困难职工,对这类困难职工要继续创新帮扶模式,加强日常帮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帮扶他们。要在准确分析困难职工致困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帮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的困难。对需要解决就业的困难职工,要帮助其解决就业;需要纳入社会保障的,要帮助其纳入社会保障;需要解决子女上学或者需要进行大病救助的,推动其纳入国家助学政策体系或基本医疗制度保障范围,等等。属于基层工会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由上级工会推动党和政府从政策层面予以解决。
第二,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层层明确责任。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关键在落实责任。各级工会要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逐一明确帮扶责任单位、责任人,将每个困难职工家庭与责任单位、责任人之间作出一一对应安排,把帮扶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分解到人,明确解困脱困责任和期限。要发挥工会责任人的联络员、信息员作用,把困难职工底数搞清楚,致困原因和实际情况搞清楚,帮扶主体责任搞清楚。把相关信息报给责任单位来解决,该企业责任的报给企业解决,该政府责任的推动政府解决。
第三,加强检查督查,做好评估验收。全国总工会和各省(区、市)总工会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年度解困脱困验收和督查制度,对帮扶效率、脱困率以及信息反馈、规范管理等工作情况予以量化考核、评估验收。各省(区、市)总工会要组成督查组,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进度表、路线图和工作情况予以评估,对各地工会落实责任的情况,制定的计划和措施真实度、精准度进行检查。
第四,突出制度保障,强化主渠道作用。一要对困难职工存在的整体性问题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职工生活问题,做好监测分析,并及时给党委政府反映,推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出台专项帮扶政策。二要推动符合政府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进入政策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协同、信息共享、制度衔接等机制,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救助帮扶格局。三要开发政策系统集成工具包,将当前各级政府已有的扶贫、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业扶持等各项政策与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方便各级工会帮助困难职工纳入制度保障范围。
第五,协同社会资源,放大社会效应。一要搭建社会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平台,运用公益性捐赠税前列支资格,引导大中型企业等设立专项公益基金,汇聚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职工互助等诸多资源,集中到困难职工身上。二要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帮扶资源区域间协作、全系统共享,解决资源分散和不足的问题。三要积极发展职工互助项目,倡导志愿者行动。四要激发提升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畅通困难职工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改变旧有观念,提升困难职工和家庭成员就业创业和适应市场的技能。
三、用改革理念创新帮扶工作思路
各级工会要通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专项工作,变革理念,创新思路,吸引社会资源,引入专业力量,加强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新的帮扶工作模式、工作载体,提升工作效能。
第一,要用新的理念创新帮扶工作模式。一要适应工会工作社会化发展的新需要,实现帮扶工作理念创新与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职工队伍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需求的运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从理念上创新与变革帮扶工作,突破地区和部门的思维局限,使帮扶工作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中;要开拓思路、丰富渠道,吸引企业、社会组织、职工等各类资源为我所用;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引进专业力量,采取联合运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帮扶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二要创新工会帮扶工作协作形态。要树立上下、左右、内外“一盘棋”思想,建立上下级权益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分级协作;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与社会各方资源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搭台唱戏”;加强区域协作,形成资源丰富的省份对口资源贫乏省份帮扶机制,促进资源、理念共享。三要引入社会资源加强帮扶工作专业化运作。要孵化、培育一批服务职工类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撬动企业、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社会资源,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要完善智能化管理工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了解掌握职工生活状况和需求,形成对职工心理状况与服务需求的感知与研判能力,提供精准的职工生活服务;要实现困难职工数据与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的数据共享。
第二,要加强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社会化功能建设。一要规范化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要有规范、有标准,要在功能上提升,对符合标准的帮扶中心验收挂牌。二要加强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台功能建设,把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打造成社会组织枢纽型平台和孵化社会组织基地,联合一批与职工需求贴近的服务职工类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帮扶服务。三要提升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功能,拓展品牌,主动对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层工会、企业和职工,充分了解职工状况和需求,发挥企业工会作用,为职工提供精细、个性和互动的生活保障服务。
第三,要不断提升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能力。一是树立专业精神,认真研究问题。要坚持立足于主业主责,深入研究困难职工状况、需求和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就业扶持等政策制度, 提升“制度保障”专业化水准。二是要改变“单打独斗、单兵作战”模式。既要懂得公益慈善运行方式,又要善于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资源,通过与研究机构、公益机构、社会组织合作交流,让他们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职工生活保障提供服务。三是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在用好财政帮扶资金的同时,每年要从工会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专项资金;要积极争取公益性捐赠税前列支资格,募集更多社会捐助;要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相关制度,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职工生活保障等有关的服务项目。四是要严格规范帮扶资金管理使用。要规范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同时要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能。
同志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扎实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升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